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
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
努力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迈上新高度
——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2014-2017年)
尊敬的全体会员代表: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欢聚在一起,受第一届理事会及王勇会长的委托,我代表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向会员大会做工作报告。
请予以审议。
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成立于2014年2月(创会之初名称为深圳市特种产业协会,后在2016年1月11日更名为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协会在深圳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和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理监事会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协会紧紧围绕 “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军队服务、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服务”的办会宗旨,严格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管理条例》和《章程》办事,规范运作,做好“政府(军队)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主动开展各项专业增值的精准对接服务,做好需求牵引、对接培育、创新服务,整合行业资源,开展行业自律,搭建政军企交流平台、畅通参军渠道,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会自身实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发展较快,在业界具有良好的口碑,逐步探索出一条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服务之路,以全新的姿态服务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
第一届理事会共发展会员260多家,经过梳理,现实会员200多家,其中,会长单位1家、监事单位1家、常务副会长单位9家、副会长单位21家、常务理事单位6家、理事单位36家、会员136家。会员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设计等13个领域,其中90%为民营企业,80%以上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也通过自身努力,成立当年,就列入深圳市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市级社会组织名录,2016年5月取得涉密业务咨询备案资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获得保密资质的社会组织,并获得广东省社会组织培育扶持资金的支持。协会于2016年9月,将办公地址从南山区科技园北区富华科技大厦迁至南山智园C3栋3楼。协会秘书处现有工作人员8名,设综合办公室(保密办)、会员服务部、项目咨询展会部三个部门。
一、过去三年的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元年,同时也是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完成换届“迈进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开局之年。
三载春秋,几度芳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过去这三年,国家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了重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口企业的政策,军改的各项政策正逐步落地,为优势“民参军”企业的创新发展营造了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
过去这三年,是深圳市政府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挥深圳特有的优势,率先将军工产业作为未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出台专项规划和针对性政策,推动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深圳军工产业规模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速,迈出了一条“深圳特色”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这三年,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从无到有,创新创业,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始终坚守“服务国防、军工强国”的使命,主动开展各项专业增值的精准对接服务,做好需求牵引、对接培育、创新服务,整合行业资源,开展行业自律,搭建政军企交流平台、畅通参军渠道,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出了一条社会组织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服务之路,以全新的姿态服务国防建设。
以党建促会建,抓规范促提升。协会对成立党支部高度重视,积极按照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要求申请成立党支部,在深圳市科技创新类行业协会联合党委的关心指导下,中共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支部委员会于2017年11月8日正式成立。选举协会第一届秘书长赵熙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现有5名(成立时3名,新进党员2名,正在办理手续)。协会党支部的成立,是协会发展史上的一件政治大事。
成立后的党支部积极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党建工作,按照《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派驻市级行业协会第一书记的通知》、《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党支部的政治保障作用,将党建工作纳入到协会章程中,加强协会党的领导,以党建促会建,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协会建设当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活动,以党建促会建,抓规范促提升,服务企业、服务政府(军队),积极推动协会创建申报5A级协会,促进协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参会的各位会员企业、各位企业家,积极鼓励你们企业的流动党员尽快加入到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党支部,过党的组织生活,为深圳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做贡献。
完善内部治理,抓培训促发展。根据《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和《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坚持“以企业家办会、为企业发展办会、为行业成长办会”的原则,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制定协会管理制度160多项(含保密制度),定期召开会员大会和理监事会议;定期参加深圳市社会组织的年检年报;定期披露会费收支情况、定期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做到财务工作公开透明;定期出版协会年度工作报告、定期更新协会网站及媒体等,广泛接受政府、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第一届理事会的支持下,秘书处逐步有序地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吸纳军民融合方面的优秀人才,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制度管人。一是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制定军民融合人才政策,吸引优秀军民融合人才来深圳发展;二是秘书处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国防科工局、广东省国防科工办、深圳市国防科工办、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组织的专业培训,参加由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组织实施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人才发展专项培训;增强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汲取前沿科技产业资讯,为行业发展服务。
为适应行业发展形势,满足各会员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协会先后举办了国防专利培训、企业军品税收政策培训、保密产品操作技能培训、新版国军标标准宣讲与内审员培训、保密资格申请政策培训等,培训人员累计2000人次,提升相关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为行业企业培训了一批合格军民融合型人才,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抓服务当助手。协会的主要定位之一,就是当好“政府(军队)的助手”。过去三年,协会接待政府、军方、媒体调研团队共计90余批次;参与制定了深圳军工产业政策扶持规划,全面参与制定了南山区军民融合产业支持政策;为国家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深圳市国防科工办、南山区人民政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深圳特区报、广东卫视、深圳卫视、蛇口消息报、中国网、深圳新闻网等提供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和重大活动新闻宣传稿件。
受政府等有关单位委托,三年来先后举办了20多场(次)的军民融合活动。如在深圳连续举办三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深圳军工扶持政策申报说明会、军品税收政策宣贯、连续三届成功组织深圳高科技企业参加由军委装备发展部会同教育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等联合举办的“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暨高层论坛”、第一、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深圳)说明会、首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第14期钱学森论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优势企业政策宣讲、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深圳查询点开通仪式等活动,推动深圳军民融合产业向前发展。
其中,由军委装备发展部会同教育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等联合举办的“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暨高层论坛”,第一届全国入选116家,深圳13家,第二届全国87家,深圳12家,第三届深圳入选16家,连续三届均位列全国第二。在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高层论坛”上,南山区委王强书记所作的“发挥创新强区优势,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报告,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协会以南山区委王强书记参会为契机,积极配合,收集整理了大量信息,参与了稿件撰写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让深圳市及南山区的科技军民融合有机会走进国家高层视野,让国家党政军高层领导了解到了来自基层地方政府、民参军企业和社会组织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的创新成果。目前,在全国军民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初步形成了“北有北京的中关村,南有深圳前海湾”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格局。
引导优势民企参军,抓市场提需求。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经认定国高企业总数首次破万,达10988家,占广东省49%,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其中80%为中小企业。由此看见,深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积极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国防专利培训、军品税收政策培训、新版国军标内审员培训、保密资格申请政策培训、保密设备操作技能培训等,培训人员累计超过2000人次;组织专家进行“军工四证”业务咨询和准入辅导服务,开展国防专利上门服务,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了保密、国军标体系审核,60多件国防专利受理,近一半得到授权,中博科创、鼎耀科技、中航比特等数十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最高达60万元(补助5万/件)。这些民口企业大部分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手有绝活,参军意愿高,是未来民参军的主力军。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军民融合优势企业申报深圳市来来产业(军工产业)专项政府资助,促进企业发展。
构建多边合作机制,促共赢谋发展。协会秉承“忠诚、品质、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与各方机构及会员企业开展跨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建立多边资源共融、共享、共赢机制,共同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积极参与深圳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积极参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落户深圳南山;与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协办中科院首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在深圳的宣讲会并参与后续工作;积极参与成立“广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协会”并成为该协会全省唯一的社会组织发起单位;积极支持至高通信创办“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支持砺剑防务集团举办“2017深圳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峰会”,积极联合前海创投孵化器共同举办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沙龙,积极参与支持并协助邦彦、中航智(联合飞机)、北方工业、振华富、军渠集团、统先科技、金信诺、环宇企业集团、蓝盾装备、威科电子、安泽智能、国人通信、盛世电梯、艾宝科技等企业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活动。
同时,协会还与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智慧安防协会、深圳市企业高新技术协会、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广东省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协会、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等友好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谋发展。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态圈。深圳的军工产业,有高精尖的优势,也有小而散的特点。为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南山区在土地供给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向优秀的军民融合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产业空间。目前,已与深圳市国防科工办共建南山智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面积5.6万平方米,委托协会进行入驻企业的背景调查与筛选,目前已入驻优势企业20余家,涵盖了信息通信、电子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检测、船舶技术、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园集聚示范效应明显,涌现出了一批挺立潮头的企业。如环宇企业集团,入驻园区,很快建立“特种裸芯片战略储备中心”,与十二大军工集团建立战略联盟,军民融合效益显著。芯思杰是一家做光通信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光芯片、光隔离器及光传感器的黑科技公司,虽有核心技术,但由于企业刚成立,根本不够入驻条件,协会急企业之所急,积极想办法,找相关领导汇报情况,帮助企业协调各方关系,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帮助芯思杰这样的黑科技企业入驻智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同时还积极帮助芯思杰疏通渠道申报政府资助项目,使芯思杰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成长为南山区的独角兽企业,每年以300%的速度递增,发展势头迅猛。智璟科技同样不具备入驻条件,经过协会的积极协调,入驻后公司超常规发展,短短两年,其产品就打入了北美、澳洲、韩国等市场,销量猛增,收入接近亿元。入驻的艾宝科技,在申报军工资质过程中,遇到难题,找到我们协会进行沟通协调,最终解决了问题,取得了装备承制资质,为优势民营企业参军铺平道路,积极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发展生态圈。
畅通军民融合对接渠道,开展精准服务。针对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协会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利用既有供需对接渠道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打造军民融合直通车服务,将深圳的国防科技企业优势产品技术推介到军、警和军工集团,形成“军方提需求,地方(企业)送技术”的军民融合发展新业态。(1)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深圳市军民融合优势企业产品合技术推荐目录》。受市国防工办的委托,协会先后连续出版了《2014深圳市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和《2016深圳市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产品技术推荐目录》,今年的《2018深圳市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市工办已委托协会编辑,计划在6月底前出版。该系列《产品技术目录》送达军委机关、各军兵种、军工集团装备采购部门及各驻粤军事代表机构、装备研究机构和有关政府机关,各军事代表机构按图索骥,考察意向企业。(2)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深圳)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题展,累计展出面积达1万平米,成为了2016、2017年“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深圳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邦彦、光启、至高通信、海能达、中信海直、一电科技、盛世电梯等90余家优势企业参展,组织10多万人次的专业采购团队到场参观和洽谈,意向订单总额达30亿元。如:2017展会盛世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现场产品发布展示会,分别与15家企业签订标的为20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合同,收到订单1个多亿,成为智博会最大定单得主。装备发展部、后勤保障部、西部战区、海军、空军装备部、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中国航天集团16所和502所、深圳市国防科工办、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广东省船舶协会、西安光机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展会参观,通过展会渠道,相关单位技术合作正逐步开展;(3)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深圳)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原海军副司令丁一平中将、原总装备部电子基础部副部长李纪南少将出席论坛,国防大学经济中心主任姜鲁鸣教授、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赵登平少将、西部战区王明孝少将、军委科技委国防专利服务中心钱立亚副研究员、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所首席专家乔宏章总工程师参加高峰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军委装备发展部科订局、西部战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大学、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驻港部队信息化处及各军兵种驻广深地区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参观了展会,出席了高峰论坛并进行交流,深入交流了解军民融合发展及相关配套政策、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军工装备发展等当下参军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向社会展示了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崭新形象;(4)举办两届“一带一路与军民融合交流会”活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的中高级军官来深参观考察,了解深圳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巴基斯坦、喀麦隆、突尼斯等国军官当场表示愿意与深圳企业加强合作,引起先进产品技术;(5)组织亚力盛、至高通信、海能达、金霆科技等10家企业赴辽宁舰和中国海洋大学参观交流,了解前沿装备技术需求情况;(6)开展“面对面、零距离、送上门”的军民融合直通车活动。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科技维稳”创新成果展示对接会,组织22家军民融合优势企业远赴新疆与边防部队、武警、公安、监狱等现场对接,安泽机器人、日联科技、一电科技等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赢得订单,使深圳民参军企业高科技产品参与到新疆反恐一线,实现科技维稳;(7)举办了“走进军工摇篮、促进军民融合”对接活动,组织12家企业奔赴新中国军工摇篮——江西省兴国县(中国著名的将军县),与当地政府、产业园区和兵器集团驻地企业进行对接交流;(8)举办“军代表与企业对接交流会”,邀请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空军、陆军等军代机构领导与深圳企业面对面交流,对接产品技术;(9)组织近10家企业在南山科技局领导带领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肇庆新区,寻找企业转移生产用地和发展机会。
弘扬优秀军工文化,实现产业报国。军民融合首先是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协会与时俱进,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员参与度高的军工文化活动,弘扬军工精神,传承军工文化,实现产业报国梦想。一是成功申请并举办“军民融合科技讲坛”,该讲坛由南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目前已举办了四期,已先后邀请姜春良、尹卓、金一南、李凯成等著名军事专家举办讲座,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反响良好;二是协会在革命老区江西兴国县(将军县)共和国军工鼻祖——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经江西兴国县委县政府授牌成立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协会首次组织10余家企业20余人前往江西兴国,参观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将军园、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将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作为协会的“国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协会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苏区精神。目前,该“基地”已上升为深圳市科技创新类行业协会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协会每两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定期举办“深圳国防书画展”,目前已举办两届,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届深圳国防书画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第二届深圳国防书画展”,累计展出300多幅作品,参展作者中,有共和国将军的书画,也有企业家和学生的作品,最年长的为91岁抗战老兵,最年轻的仅为11岁,活动受到深圳市警备区、市国防教育办、市工办等政府部门和市美协、市书协、市政协书画院等社会团体的认可和支持,被纳入深圳市国防教育日主题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全民国防”的理念,是深圳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军工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四是连续举办了两届军民融合乒乓球邀请赛,邀请将军乒乓球队与深圳军工企业代表同台竞技,缔结友谊,畅通军民融合,同时还举办首届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运动会,来自会员企业的236名运动员报名参加了比赛,反响热烈。
服务经济促发展,抓规范讲效益。行业协会是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但也得搞好经济建设才能确保协会正常运行。协会从自身建设入手,按照章程规范运作,讲绩效,促发展,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能,积极完成政府职能部门委托交办的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等各项任务,成绩显著。第一届协会总收入12,637,217.37 元;总支出 11,820,004.92 元。(详见《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协会工作虽有自己的务实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特色,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活跃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目前协会处于稳步上升期,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职能的转移,协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接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切实有用的服务,做好军民融合领域“资质准入、供需对接、产业培育、军工文化”四个板块的创新服务,让会员企业受益,让需求方满意,让行业健康发展,以此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深圳军工做大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军改的深度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改革措施正逐步落地,制约民参军的瓶颈因素正逐步解决,深圳的优势继续彰显,更多利好政策将有助于深圳军民融合做大做强。如全军装备采购信息网的开办,“两证合一”的实施,国家发布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圳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获得第二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审核和三级国防计量技术机构设置审批授权,深圳市国家保密局获得军工三级保密资质审查授权等等,这些政策为深圳民参军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相继出台军工产业专项规划和针对性政策,推动了深圳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深圳军工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速,迈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与去年相比,深圳市2017年获得相关军工资质的企业同比增长30%;2017年度在研项目有1000多项,科研项目占比80%,同比增长15%以上,全行业研发投入占GDP的11%,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同时,我们也看到,深圳军工虽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资本市场活跃、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但整体小而散、产业集聚效应还比较弱、以配套为主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二是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相继出台军民融合产业支持政策,意在支持深圳企业把军工做大做强,培育像洛克希德马丁、雷神、UTC这样世界顶级的军民融合型企业。这些政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培育出一批像邦彦、研祥、光启、砺剑、中航智(联合飞机)这样高成长性的军民融合企业。
整体而言,深圳中小企业占比国高企业的80%,大协作已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如以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以智能装备产业、机器人产业、可穿戴设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然而,小核心的特殊武器装备项目、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类企业少,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四川、贵州等军工大省,“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协同创新局面有待形成,暂没有充分凸显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三是军民融合行业乱象较多。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激发各方热情,相关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媒体网站、论坛展会蓬勃发展,为推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出现钻制度空子,走灰色地带,打着“军民融合”旗号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现象。2017年10月11日,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印发《关于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开展有关活动的通知》,对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缔了中国转业军人福利基金委员会、北京军地融合企业家协会等机构,其中,中国转业军人福利基金委员会下设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局、国家安全战略与军民融合发展管理委员会、军民融合大学及云南分支等10余家机构也一并依法查处,维护行业秩序,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二届理事会重点工作
按照《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和《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章程》的规定,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已满三年,本次会员大会将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监事会、第二任会长、常务副会长和第二任秘书长。经选举产生的“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将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在深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新作为。
(一)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服务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军地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军地需求对接,为企业提供“资质准入、供需对接、产业培育、军工文化”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和强化平台的服务功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积极开展行业调研,承接军民融合研究课题,落实军民融合各项政策,培训国军标、军品报审价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组织会员单位申请国防专利,撰写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定期完成《深圳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和《深圳及周边地区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产品技术推荐目录》的编制工作;按“参军路线图”的要求,积极引导和推荐更多的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和技术参与国防建设;积极向政府、军方建言献策,做好产业推手,全面服务新时代的军民融合。
(二)办好军民融合专业展会和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和国外军民融合专业展览,与各军兵种、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展精准对接,推出“军民融合直通车”服务,开创供需对接新局面。按要求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成果展”暨“中国(深圳)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北京)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办好钱学森论坛,并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将钱学森论坛落户深圳南山,引进航天十二院军民融合高端智库资源;办好一年一届的“一带一路•科技维稳创新成果展示对接会”,推动会员企业高新技术应用于边防、武警、公安和监狱等领域,实现科技维稳;与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积极办好“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深圳)说明会”,使深圳有更多的企业获奖。
(三)办好“军民融合科技讲坛”,邀请军政专家定期开展军民融合科技讲座,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完善政军企协同创新机制,为民参军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牵线搭桥,形成“军方提需求、地方送技术”的军民融合新局面,推动军民融合与地方经济的接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四)根据有关部门要求,主动参与深圳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活动,参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南山区政府共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参与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活动,对接好军委科技委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的全国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发掘和推介深圳创新科技。
(五)建设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南山区建设“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基地”的契机,将协会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与创新基地融合一起,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打造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
(六)做好协会自身建设,以党建促会建,弘扬军工文化,创新服务体系,规范运营管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以5A级行业协会标准为目标,建设富有军工特色的行业协会。
(七)成立由军地双方组成的“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开展供需双方军工项目审核、对接服务和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评审服务。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和渠道,探索民参军企业发展新模式。
(八)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向高层和社会各界推介深圳军民融合优势企业。我们协会定期出版《年度报告》、《工作简报》;定期更新微信服务号、官网;发布即时工作简讯,向会员通报活动事项。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经济时报、深圳特区报、军工文化、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深圳新闻网、蛇口消息报等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及时报道深圳军民融合发展情况。
(九)进行国防教育,建设先进的军工文化。利用协会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中国军工的摇篮,作为协会的“国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普及军工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军民融合,为“民参军”企业提供军工文化方面的培训服务,帮助民参军企业尽快实现由一般民营企业向军工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企业转变,实现思想意识和产品技术同步参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前,军民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深刻感受到,军民融合发展是强国梦强军梦的基点,也是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因此,我们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牵引,培育产业基础,增强原始创新,创新军企对接渠道,创新军地协同机制,创新政策供给,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使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勇当探路先锋,努力探索一条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之路,为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贡献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的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